首页

跪在女王美脚之下

时间:2025-05-28 11:49:17 作者:人类最早何时会用鲸骨制作工具?国际最新研究发现2万年前证据 浏览量:47114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北京时间5月27日夜间发表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称,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可能早在2万年前已经会使用鲸骨制作工具。

  这些工具的发现,是目前所知人类最早使用鲸骨制作工具的证据,不仅有助于拓展人们对早期人类使用鲸类遗骸的理解,也展示出古代鲸类生态的一个侧面。

研究人员2022年在法国巴斯克伊斯图里茨洞穴进行的挖掘,发现了数十件鲸鱼骨制成的物品(图片来自Jean-Marc Pétillon, Christian Normand)。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该论文介绍,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古代人类很可能将鲸类作为资源利用,但史前沿海考古遗址非常脆弱,且易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因而重建人类与海洋哺乳动物过去的互动很有难度。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通讯作者、法国图卢兹大学Jean-Marc Pétillon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对北大西洋比斯开湾周边遗址发掘的83种骨制工具,以及西班牙圣卡塔琳娜洞穴的另外90件骨骼进行分析,他们使用质谱分析和放射性碳定年识别出这些研究样本的分类学特征和年代。

法国朗德省杜鲁蒂岩洞出土的灰鲸骨制大型投射器尖,年代可追溯至1.8万至1.75万年前(图片来自 Alexandre Lefebvre)。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论文作者研究发现,这些骨骼样本来自至少5种大型鲸类,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约1.9万至2万年前。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已知最早的人类利用鲸类遗骸作为工具的证据。

  此次研究已鉴别出的鲸类物种,包括抹香鲸、长须鲸、蓝鲸以及露脊鲸或弓头鲸(这两个物种用该方法尚无法区分),这些物种至今在比斯开湾仍有分布。

西班牙巴斯克地区圣卡塔利娜遗址出土的须鲸椎骨碎片,年代约为1.55万至1.5万年前(图片来自Jean-Marc Pétillon, Eduardo Berganza)。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论文作者还发现了灰鲸的遗骸,该物种如今分布大多限于北太平洋和北极海域。来自鲸骨工具的更多化学数据表明,这些鲸类的摄食习惯与如今略有不同,暗示可能存在行为或环境变化。

  论文作者总结表示,他们这项研究发现,为人类最早使用鲸类遗骸(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提供了新的证据,也揭示了过去2万年里鲸类的生态变化。(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吓坏众人!台军新兵“厕所试枪”暴露军中管理弊病

下姜村,隶属浙江省淳安县枫树岭镇。在浙西,过去下姜村很出名,因为“穷”——有这样一句民谣:“土墙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

广西柳州规范涉企行政执法 促企业安心投资经营

“费城交响乐团已经与中国民众建立超过50年的友谊。乐团此次中国巡演,每一首曲目都是精心挑选、专门为中国观众准备的。”费城交响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思艺(Matías Tarnopolsky)受访时说,以乐筑情,历久弥新,音乐可以传递单靠语言无法传递的思想和观念,该乐团致力于借助音乐的力量来寻找和创造共识。

陈文清在俄出席第十二届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国际会议

“这些炼焦煤低灰、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强粘结性,被业内誉为‘世界瑰宝’。”4月9日,在该矿井口,沙曲二号煤矿所属的山西焦煤集团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晋焦煤”)董事长武海军对记者说,特别是热反应后强度指标高于其他主焦煤,是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首选资源。

国务院部署后,多省份有统一行动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是我国首型3.8米直径单芯级液体运载火箭,两级构型,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10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6吨。目前火箭已完成各项研制工作,计划2024年在海南文昌我国首个商业发射场,完成首飞箭的发射任务。

美商务部长再次把矛头指向中国 敦促国会“打钱”

“园区招募的意向合伙人,需掌握高科技种田经验技术,如水肥一体化、数字化滴灌技术、无土种植等,以满足高标准大棚建设的需要。”钟连杰称,未来,园区将落实专家对高标准大棚在设计、规划、种植、养殖等方面的长效技术辅导机制,建立农民高效农业知识培训体系。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